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民生>焦点话题 正文

乌伤名人苑|陈无咎:揆度求奇恒 黄溪无止境

发布时间: 2018-05-16 11:00:08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特约记者 何恃坚 文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陈无咎(1884.07—1948.03),义乌黄山村人,原名瑞梯,字揽登,庠名绿绣,字兰澄,号汪如,又名淳白、易简,字茂弘。辛亥革命后,又更名白,字无咎,号风雏。因村旁有黄山溪,又号黄溪,年青时加入同盟会,后退出政界行医,是我国中医学界的杰出中医理论家、临床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与元代丹溪朱震亨、明代花溪虞天民齐名,合称义乌“医学三溪”。

  在朱丹溪陵园,设有丹溪学派传人陈无咎的纪念雕像。

  民国时出版的陈无咎著作《黄溪医垒》。

  民国时出版的陈无咎著作《黄溪大案》。

  沈钧儒为陈无咎题词“尽见五藏”。

  义乌一地,名医辈出,代不乏人,史上以“三溪”为最。三溪之水,不惟滋育了义乌之黎民,更雨露兼济天下之生灵。

  为寻踪陈无咎印记,数年前,我曾到杭州拜访西泠印社资深社员陈仲芳,电话联系陈无咎侄儿陈焕文,并多次走访黄山村全国文保单位八面厅附近的陈无咎故居,与村民畅谈,翻阅宗谱和中医名人大典,采写了部分资料。然而,今年再度寻访时,那残留故居遗存已不复存在。伫立其间,心里不觉多了沉思,眼前的一切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医术独树一帜

  陈无咎出身于书香门第,医药世家,是黄山八面厅主人伯寅公的六世孙。“凡习举业,例须学医”是陈家立下的不成文家规。“有私塾、有药铺、有秀才、有医师”乃是陈家的“祖业”。

  陈无咎自幼禀性聪慧,好静勤学。3岁能识字读句,5岁失去父亲,7岁受教于私塾,习诸子百家。他一心致力于科举,但最厌恶作八股文章。22岁因身患疟疾,寒热往来,迁延月余,遍请乡医诊治,毫无效验后,遵从母亲劝告开始学医自我救治。他将家里所藏的医书罗列在床榻上,随意取来阅览。经过研究后,自用《景岳全书》所记载药方,服了1剂后就见效,数剂后就痊愈。自此,激发了他潜心钻研中医的极大兴趣。

  1909年,陈无咎以省试一等第四名的优良成绩,进入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研读法科,课余钻研博物、解剖、生理、心理、理化诸学科,遂豁然而贯通。同学某患反胃症,食后一二时即吐出,校医以西医办法治疗,无效;众医以中医方法治疗,亦无效。陈无咎研究生理解剖,参考先医学说,为其制一通胃汤治疗,竟收殊功。

  陈无咎熟读古典医籍,每读必领悟古人之本意与精华所在,反对“墨守古方,强符今病”。其学本宗乃朱丹溪滋阴学说,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他并不拘泥于此,而能有所发展,可谓渊博弘深,酌古通今,别成机杼。临床时,坚持“按脉探理,因时辨方”,善于观察一般规律和特殊变化,一切从患者及病因实际出发,为人诊病,往往能应手奏功,药到病除。

  1914年秋,义乌同年傅景年继室丁夫人患热病,开始在本地医诊,久不退,后转辗金华、兰溪、杭州,不知看过多少名医,仍无法退热。傅元配是浙江陆军病院厉院长之姑,遂请厉诊视。厉见病象甚深,颇形郑重,并邀多数西医,悉心研究,始行下药。然热度虽低,而神气萧散。大家都说,病入膏肓,迁延岁月而已。次年6月,陈无咎到杭州观光,傅听到后,马上邀其诊察。陈无咎切其脉,六部沉迟而肾尤甚;望其面则毫无血色,黄白如纸而雾气萦回;闻其声缓而低,如若说话必先吐痰,痰入白沫,且陆续不止。问其喜饮否?曰:喜饮。问其喜寒抑喜热?曰:热佳。他用望闻问切四法后,即刻开出药方,一剂快,二剂则竟体清凉,无复热状。

  1915年冬天,应友人邀聘到上海行医。由于治病有应手奏功、妙手回春之效,医名渐噪东南。

  “独黄溪陈无咎先生治胃脘痛特别注意饮食的因素,故制成驱寇饮方,获得较好的疗效,名噪一时。”1936年,在上海求学的任应秋曾通过张赞臣介绍认识陈无咎,亲眼见他用驱寇饮方治疗胃痛,疗效确是相当好。后来陈无咎不仅把驱寇饮方和使用方法告诉了他,还送了几本医学著作。

  1947年上半年,陈无咎曾回黄山故里暂住。其间,常为家乡父老问诊治病,为很多病人解除痛苦,深得家乡人的尊敬。如黄山附近村庄有一个13岁的女孩已瘫痪六载,四处求医问药均毫无见效,后经陈无咎精心诊治,妙手回春,使之康复如初。病人家属倾其所有来感恩谢德,陈无咎则不收分文。另一病人王某,两目红赤,头昏视物不清,诸医均嘱进清凉之剂,然延久不愈。陈无咎以大热之清花桂一味,为引火归原之计,果数剂而愈。陈无咎其医学医术之精湛与辩证用药之准确,可见一斑。

  革命义无返顾

  青年时期,忧国忧民的陈无咎醉心于民主共和。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成立同盟会,他不久即入会,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成为辛亥革命时期的海内名人。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失败后,陈无咎隐居上海。其间,乡里讹言他已被袁世凯杀害。当时,留在老家的次子患病医治不及时而夭折,他抱着丧子之痛,决心传“二溪”之学,以弘济世人。

  1916年,袁世凯复辟欲称王称帝,中华民国处于摇摇欲坠的危境之中。陈无咎毅然弃医从戎,投身于轰轰烈烈的护法运动。其间,先后担任浙江护国军政府咨顾、护法浙军掌书记、鄂豫军务、浙江招抚使等职务。

  1919年,陈无咎奉孙中山之召入广东。其间,陈无咎曾为孙中山号脉诊病,深得先生器重。据《医轨》所述,当年孙中山患胃蠕症,日本医生高野大吉教以食水果及生硬食物,遂愈。高野乃自称其治法为抵抗疗病之元祖。中山先生所著《孙文学说》中也有引述而称扬之。而陈无咎引证《黄帝内经》、《灵枢·五味论》予以说明,认为抵抗疗法乃中国医学五味相胜之原理,非高野所首创。孙中山大为赞赏,当年曾亲笔题“磨夷研室”匾额赠之。可惜这块原悬挂于故居的赠匾现已佚失。

  1920年2月,驻粤桂滇两军发生武装冲突,严重影响广州地区的治安和经济状况。面对此种局势,陈无咎内心忿闷,对当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现状深恶痛绝,不久毅然辞官,到上海一边行医,一边埋头书斋,从事医学研究和教育工作,并往来于沪杭之间为人诊病。

  最难能可贵的是,抗日战争期间,汪精卫曾写信给陈无咎,请他替日本人行医,遭到了陈无咎的严厉拒绝。他说,宁可回家吃六谷糊,也不会去当汪伪汉奸。

  1946年,国内战火又起,陈无咎在一首七言诗中愤斥蒋介石挑起内战的罪恶行径。当爱国进步人士李公朴、闻一多相继遭特务暗杀时,他义愤填膺,怒斥蒋介石为“流氓”。同年夏天,吴晗到大同大学发表进步演说,被特务包围,后在进步学生护送下送至陈无咎家中,陈加以保护,使吴幸免于难。

  传承堪为楷模

  陈无咎凭藉卓绝的勤奋、过人的智慧、深厚的文化根基,不仅在中医临床、著述、学术上成就斐然,而且在开展中医自救、促进中医革新、推动中医教育发展上功不可没。

  1923年,陈无咎在上海创办了我国早期的中医学校———丹溪学社中医讲习所,并任“第20代总教”。次年,陈无咎随孙中山幕府北上,向总理条陈,在职业团体中应加入中医药团体,蒙总理许可。

  1925年春,汪精卫、于右任请陈无咎研究孙中山先生病症,以为万一之预备。陈无咎针对报纸公布的孙中山病情症状,提出了自己对孙中山疾病的判断及治疗,并起草《论孙中山病症》一篇,提出中山所患系胆枯,用中医办法,当有良效,憾其时自己未有机会为其亲手诊治。1929年,陈无咎曾在《中医世界》刊载《阴阳五行的抽象及其将来》一文感叹:“中山先生卧病北平协和医院期间,曾命令我研究明确疾病的本原,我确诊为胆沙,应用我制的还胆汤治疗。但平津几位有名的外国医博重造肝癌疑似之名以欺总理与孙夫人,而一班自命不凡的党国元老者更惟恐总理难治之症,又怕一旦被我治愈,夺其元老位置,乃竭力排挤,而荐无学识经验之庸医,以资搪塞,遂使五行之含义成为《黄溪医垒》上一段伤心史。”

  1926年7月,陈无咎创办上海丹溪大学,起草《丹溪大学宣言》,提出“学校中主人便是学生,其他校长教授等,不过是学生的办事员而已”、“主人有主人的责任,办事员有办事员的权限。主人的责任是什么,就是求良好之教师和完全之知识;办事员的权限是什么,就是以良好之教科,完全之知识,输入学生,养成社会上需要人才”等办学主张,招收学生计约30人。

  1927年夏,陈无咎旁听杭州医界召开的省城中医公会筹备会议,建议改“杭州省会中医公会”为“浙江全省中医协会”,得到与会同仁的一致赞同。

  1929年2月,国民政府召开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议,通过了西医余云岫等提出的“废止旧医(中医)以扫除医药卫生之障碍案”。不久,国民政府教育部下令各地中医学校降格为中医传习所或中医学社,上海丹溪大学因此停办。为维护中医事业的发展,陈无咎四处奔走,联名上书,阐明捍卫祖国医学之主张,曾愤然慷慨陈词:“我以为,中华民国各种学校,重要莫过于中医,中医学术之湛深,有特殊之途径,足以代表中华民国一切文化。”可谓一针见血,振聋发聩。此举得到了众多社会有识之士的声援,使政府当局有所收敛。

  1931年3月,陈无咎任中央国医馆理事,并为之起草成立宣言书,主持中医名词统一整理工作。1934年上半年,他两次赴南京组织召开中央国医馆编审委员会联席会议,确定编审会主要职能为编纂教科讲义,审查著作资格,并负责起草中医临床各科病名表式。

  1937年,陈无咎出任上海中医专科学校校长,接受名誉医学博士学位,学制为三年制,共办学5年,毕业了三届,国民政府特授七级嘉禾勋章,奖给“保卫桑梓”匾额。1940年5月,学校首届学生毕业时,陈无咎特作《勖同学书》,勉励同学们毕业后当志存高远,“黾勉修为,将跻上医之列,岂仅以食医疾医为止境哉!”

  1942年夏,因不屈于日伪政府对院校的登记造册要求,决定停办上海中医专科学校。抗日战争胜利后,陈无咎先后出任国民政府参议、上海市文献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中医师学术研究会监事等职。其间,与张赞臣、杨彦和上书陈请上海市社会局,要求对医界春秋社依法复社,经批复同意后在《医学导报》刊发《上海医界春秋社复社宣言》,号召中医界:“值此河山克复,日月重光,正专门技术人员立志报国时代,当遵国父遗教,‘发皇中华学术,恢复先民技能’循斯大道,努力前行,为中国学术文化和平奋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民族争生存,为万世开太平’……”

  1948年3月1日,陈无咎病逝于上海家中,6日在静安市殡仪馆举行追悼活动,邵力子等前来吊唁。后来,骨灰运回家乡时,蒋介石赠以“高风亮节”墓碑,赞扬其爱国精神。可惜他的坟墓在“文革”时遭到破环,墓碑在后矮村遗失,至今下落不明。

  1992年,以民间集资的形式,在赤岸镇朱丹溪故里建立了一座占地百亩的“朱丹溪陵园”。现为中华养生丹溪文化园,在园内的一个山坡上,专门增设了丹溪学派传人虞天民和陈无咎的纪念雕像及名人题词碑。

  著文才思横溢

  陈无咎专力研医,医名甚著,医理源于丹溪,他将其一生医学钻研心得及其治病实验、教育经验写成百余万言的《黄溪医垒》丛书5辑,还著有《黄溪大案》、《内经辨惑提纲》、《中华内科学讲义》、《金匮参衡》等专著,为中华医学事业作出巨大的理论贡献。

  “揆度奇恒,道在于一,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为《内经》关键。

  陈无咎对《黄帝内经》有着精深的研究,其著《内经辨惑提纲》中关于《玉版论要》之处说:“奇恒者,正负也。”关于《病能论》及《奇病论》之处说:“奇恒者,言奇病也,是为上古《奇恒篇》中遗文。”以实践倡理验方,不尚空谈,在近代医家中独树一帜。著名医学家任应秋谓:“论病必宗《黄帝内经》,并以征诸实验者,在近代医学中,当推陈无咎,方则多为自制新方,并都通过实践而证明其理,检验其方,于近代医家中独树一帜,不仅有河间之遗绪,并凌驾于《内经拾遗方论》诸人之上矣。”

  《内经辨惑提纲》从下笔到出版,历时近70年,不致湮灭,实乃奇迹,亦中医之幸。陈无咎从1916年着手写,1923年修改补充后,投之有关刊物发表。正当作品付诸印刷时,一场大火无情地把该印刷厂烧为灰烬。后再经断断续续弥补并修改,投稿到《医界春秋》。又因抗日战争爆发,《医学春秋》被迫停刊,是稿遂留主编张赞臣处。此后,书稿历经多次政治运动,可谓劫厄多多。直到上世纪80年代,在张赞臣重视和《浙江中医杂志》社努力下,得以问世发行。

  陈无咎学识渊博,才高八斗,不但精医学,在医学方面建树颇多,在墨学、周易等传统思想文化研究领域也硕果累累,还写过有关辛亥革命文章和英烈传略,而且工诗词,擅书法,自成一派。可惜的是《墨经悬解》、《周易简解》、《震悔堂文存》、《倚剑楼诗集》、《善补过斋笔记》、《清史论衡》、《无闾子》等书籍,由于种种原因未曾流传。

  据陈焕文回忆,陈无咎过世后,婶婶曾嘱托交给他一部手稿《易学形意》好好保管。1948年,他参军后,不知何时书稿被母亲卖掉,至今没有找到下落,成为心中的一件憾事。

  陈无咎还曾为杭州西湖孤山南麓、驰名海内外的楼外楼菜馆题写楹联,“闲思鲈脍客中客,买醉湖堧楼外楼”,至今让人回味,从中可以看出其深厚的造诣和横溢的才华。

  陈无咎医德高尚,医术超群,医名大噪。众多爱国名流或有道大儒,均与之交往,纷纷为陈无咎题词予以赞扬。如于右任曾为其著作题写“医学通论”、“丹溪正传”、“墨辩索意”,沈钧儒题赠“尽见五藏”,经亨颐题“苏沈风流”,吕公望题“医衡进格”,孙洪伊题“脉湛太素”,田桐赞他“学贯中西”,何公旦题“绍古通今”、彭介石书题“通儒明医”,胡汉民题“凿破浑沌”,邵力子题“墨家者流”。深谙医道的张宗祥细读陈的著作后,认为这是“寿世之言”,予以高度评价。

  曾任国民政府安徽省省长、驻日大使许世英对陈无咎推祟备至:“无咎教授空邃于医学,近著《医轨》一书,凡人质之强弱,生理之本原,病症之虚实,融会中西,阐明义蕴,变古而不失其精,通今而不失其量,上追灵素,横贯四家,今日东方医学之正轨矣!业是术者苟能循是轨,而善师教授之意,以推得古人之意,神明而变化之,庶得其道矣。”

  同盟会元老黄元白则曾为其多部著作撰序或跋,盛赞其才华学识:“溯泗医著以来,几未有无咎之博者。中医读之,弥见奋兴,喜得导师宗匠;西医得之,深自悚惶,不敢轻相国士。古称三不朽:立德、立言、立功,今无咎洞一术而三名俱立,此孟轲所由悬择术也”“羽檄星驰,万言立就,能文之名,砻乎岭表”、“他人有止境,而黄溪无止境也”。

  为挖掘陈无咎生平史料,弘扬一代革命先驱、杏林名医的崇高气节和人道精神,希望政府立项修建“陈无咎故居”,并创建“黄溪公园”,让陈无咎的人文精神与八面厅的古建筑交相辉映。

  
编辑: 楼菲莉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