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民生>焦点话题 正文

从泥水匠成长为生意人 王基法:身残志坚闯出一片天

发布时间: 2017-12-04 10:21:04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商报记者 王佳丽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王基法在他的足球厂车间里

  中国义乌网12月4日讯(商报记者 王佳丽)3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落下终身残疾;为了养活自己出门做了十几年水泥工;立志自己创业并帮助更多弱势群体……义乌商人王基法在成长道路上,可谓尝尽了酸甜苦辣。同时,作为义乌市肢残协会连任3届的副主席,王基法在慈善的道路上更是从未停下脚步,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何为大爱。

  肢体残疾也能自食其力

  1961年,王基法出生于稠江街道红联村一户普通人家,在五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四。3岁时,王基法因患上小儿麻痹症致左腿残疾,从此成了家里“特殊”的孩子。“小时候,家里人都很照顾我,什么重活都不让我干,但我想证明我可以。”王基法说。

  15岁那年,王基法离家拜师学做泥水匠,搬运泥水、砌砖、抹灰、贴瓷砖、浇混凝土等,只要师父让干什么活,他都学着去做。每天,他都早早起床赶往工地,虽然走路一瘸一拐,但他比任何人都肯吃苦,“那时候年轻,只要能赚钱养活自己,证明我不是一个没用的人,干什么我都愿意。”王基法说。

  打工的日子是辛苦的,但对王基法而言,那是一段难忘的经历,让他在家人和朋友面前证明了自己的能力。然而,从15岁到27岁,10多年的泥水匠生涯让王基法的身体逐渐吃不消了,他开始思考更适合自己的道路。

  从泥水匠成长为生意人

  1987年,王基法开始转行做生意。“那时候,我在银行贷款了2000元,就买了当晚11点的车票去上海了。”王基法说,到上海已是第二天早上7点,听说小孩玩的皮球很好卖,他顾不上歇歇脚,便开始寻找货源。将上海的皮球厂转了个遍,他终于看中了其中一家的皮球。因为是第一次,王基法先买了20件货,每件有400个大小不一的皮球。为了把这批货运回义乌,他一个人拖着货物在上海四处找车,根本顾不上身体不便和体力不支,幸运的是,在询问了当地人后,他很快雇到了一辆货车回义乌。“那时候一个月要跑四五趟上海,但我并不觉得苦。”王基法回忆道。

  王基法的生意经特别朴实,进了多少货,就卖多少货。那时候,王基法办了一个临时营业执照,因为没有自己的固定摊位,哪里有空位,他就带着货往哪里跑。正因为有这样的劲头,王基法在做生意的头两年便成了义乌的“万元户”,更在篁园市场有了属于自己的固定摊位。之后,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王基法又进了乒乓球等产品。“后来,义乌做皮球生意的人多了起来,货物供不应求,就出现了拿货难。”王基法说,为了保证货源,他又奔赴江苏等地,与当地皮球厂谈合作,成了该厂在义乌的唯一经销商。

  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

  做生意是要抓住机遇的,王基法就准确地抓住了商机。2002年,王基法与江西一位合伙人合作办了一个足球厂。因为有良好的经营模式和与时俱进的产品规划,该厂的足球生产量从最初日产两千个发展到如今的日产一万多个。现在,该厂还在良好地运营。2009年,王基法自己办了一个厂,生产足球、排球、篮球等球类产品,厂房设在荷叶塘。如今,为了扩大生产规模,王基法又在北苑买了一处房产,准备将厂房搬迁过去,目前,新的厂房还在装修中。

  事业有成的王基法,在红联村的村民心中还是一个亲切又善良的人。当村里有人遇到困难时,王基法总是第一个提供帮助、捐助善款;村里水泥路修缮需要资金,王基法二话不说掏出自己的血汗钱。王基法成为义乌市肢残协会的副主席后,一直以来不仅在工作、生活上关心帮助困难残疾人,还通过协会每年捐助2000元善款,用于各种慈善慰问活动。

  生意场上拼搏的30多年,对王基法来说,也是证明自己的30多年。如今,年过五旬的他又帮儿子注册了永凯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该公司以外贸生意为主,各种球类产品远销中东、俄罗斯等地。“做生意是门学问,做人更是最深奥的一课,不管是否有身体残疾,都希望年轻人能以宽容、进取之心面对人生,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王基法说。

  
编辑: 楼菲莉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