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民生>焦点话题 正文

冯泽宝的“天下粮仓”:从“引粮入义”到只种“特色”粮

发布时间: 2017-06-22 09:31:32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商报记者 张云飞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6月,义亭镇义宝农庄外,近千亩稻田平整宽广,茁壮的早稻即将抽穗。

  “以前只知道义乌商人把小商品销到了东北,销到了全球,没想到义乌农民把水稻也种到了东北。”冯泽宝感慨。

  凭着这样的生意头脑,冯泽宝在我国的粮食主产区建起了“天下粮仓”,为义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粮食。这些年来,他也先后收获了“全国种粮大户”“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等荣誉称号,去年年底,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十佳农民”。今年6月,又上榜金华“最美人物(金华好人)”。

  跨省建“粮仓” 受益两地人

  浙江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说法,而在义乌,更是人多地少,人均可耕地面积不足0.5亩。“改革开放让义乌从一个农业县,迅速崛起成为一座国际商贸城市。义乌每年都得从外地调入大批粮食,这里蕴藏着不少商机!”冯泽宝说。

  1998年,善于捕捉商机的冯泽宝,筹集资金承包了286亩责任田,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

  从2003年开始,他以“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合作形式与主产区企业开展产销合作,发展省外优质稻米基地,先后在吉林省永吉县和延吉市建立了富硒东北稻米基地5100亩、有机稻米基地3000亩,在黑龙江省虎林市八五八农场建立优质稻米基地5000亩,在江西省乐平市建立无公害稻米基地2000亩。平时,冯泽宝通过视频“遥控”管理外埠粮食基地,每年生产并调运至义乌的粮食达四五千吨。

  “以前就是纯粹的‘引粮入义’,而现在我们在粮食主产区找到合作伙伴,建立稳定的生产基地。这不仅有利于缓解本地土地资源紧缺的难题,也有效推动了外省农民致富。”冯泽宝说。

  研究栽培新技术 制定农业地方标准

  这些年,冯泽宝深感现代农业需要科技支撑,需要农业专业技术知识指导。

  2000年、2011年、2014年冯泽宝分别参加了中央农广校、浙江农林大学农技推广和企业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学习,2013年、2014年又分别参加了中国农函大、复旦大学有关课程的进修。同时,他与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关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不断研究稻米栽培新技术,探索稻米产业化开发的新途径。

  2002年,他与中国水稻研究所合作研究并推广优质富硒稻米生产技术,组织制定了《义乌市农业地方标准———富硒稻米生产技术规范》,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达10万多亩。

  2007年率先引进水稻工厂化育秧生产线和插秧机,开展水稻温室育秧和机插作业,组织制定了《义乌市农业地方标准———机插水稻温室育秧技术操作规程》,累计推广面积20万亩。

  “有机+优质+绿色” 只种“特色”粮

  “种粮不能随大流,要种出自己的特色,只有瞄准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才能赚钱。”这是冯泽宝多年的经验。在富硒大米开发成功的基础上,冯泽宝又把目标锁定在了有机稻米的培植上。2011年,由义宝农庄组织实施的“万亩水稻温室秧机插标准化推广示范项目”通过了浙江省农业厅、质监局验收。与此同时,冯泽宝积极引进推广两优培九、中浙优1号、甬优9号等水稻新品种,大力应用和示范推广无公害生产、富硒强化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新技术,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达16万多亩。

  “有机+优质+绿色”,让冯泽宝的路越走越宽广。2009年,“义宝”牌商标被评为浙江著名商标、“义宝”牌大米被认定为浙江省名牌农产品,先后获得中国稻博会金奖、浙江省农博会金奖、浙江省十大品牌大米等奖项。经过近20年发展,义宝农庄年产粮食7200吨,产品畅销上海、杭州、宁波等地的超市及粮食批发市场,去年销售额达4167万元。

  从最初单一的粮食种植,到集稻米生产、加工和销售一条龙服务;从纯粹的“引粮入义”,到外出建立生产基地,向产业链上游环节延伸;从保证良种科研、绿色种植到收获贮藏、封闭加工全程绿色、有机……这些年来,冯泽宝在稻米产业化之路上取得了累累硕果,并构建起自己的“天下粮仓”。

  
编辑: 楼菲莉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