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某淘宝摄影团队在老车站·1970文创园内取景拍摄
城市有机更新不是简单地“大拆大建”,而是可持续发展,突出特色才是“王道”。义乌通过优化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产业结构、城市环境等一系列措施,正在加快城市转型发展步伐,大力实施城市有机更新。这带来的将是文创、科技、体育等服务产业的欣欣发展,而老车站·1970文创园就是最好的例子,旧厂区不但华丽转身为文化味浓、创意元素集聚的园地,还成为老百姓新型都市慢生活的休闲区。
老车站·1970文创园一期启动后,也吸引了不少老外
四十六年的沉淀老车站有了新故事
上个世纪70年代,义乌登峰机械厂和义乌老火车站中纺仓先后搬入了老车站地块,经过了四十多年的岁月变迁,机械厂和中纺仓也逐渐完成了它们的工业使命。
为留住城市记忆,发挥老厂房的新功能,老车站地块改造项目被确定为文创园区建设。而之所以项目名称中有1970,就是为了纪念老车站的这份古老记忆。
园区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在不改变基本格局和主体设施的前提下,对旧厂房的外观和内部空间,运用大量的工业元素进行重新设计包装,尽最大努力保留厂房的“原汁原味”。长达半个世纪的老泡桐树、复古厂房,独立庭院,这些在现代城市里的稀缺元素,都将在老车站·1970里呈现。
打扮复古的模特与装修风格清新的花店遥相呼应,文艺十足
有机更新为老车站注入新血液
经过一年多的招商、运营,老车站·1970文创园一期已经正式对外开放,闹中取静的环境也吸引了诸多新兴业态、创新产业等新鲜血液的注入,而园区内文艺十足的建筑风格和装饰更是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淘宝摄影纷纷前来取景拍摄。
有机更新,让这个旧厂房保留了原来的建筑,变身为创意产业园,更为周边的人们提供了一种可以阅读、听音乐、聊电影、欣赏艺术的全新慢生活方式。
老车站·1970文化创意园运营方子禾文化有限公司负责人周播说,改造旧城、让城市有机更新,首先就要从百姓的生活出发,提升都市人生活文化品位。而有机更新更重要的是产业转型升级,把车间变成文化公司、设计工作室、电子商务中心后,打出自己的品牌,从而吸引国内乃至全球文化、艺术类人才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