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作为华东一颗明珠,留给大多数国人的印象是江南一个繁忙的商品生产、会展交易之城。在义乌的官网“数字义乌”上有这样一个比喻:义乌市场经营总面积达550万平方米。商位7.5万个,拥有26个大类、180万种单品。如在每个商位前停留三分钟,按一天八个小时计算,逛完全部商位需要一年半的时间。
然而,当飞熊第一次来到义乌时,却被带了一个世外外源般的山水田园之地:何斯路村。
何斯路乍听起来有点像一个充满西域风情的外来名字,然而实际情况真是如此吗?且随飞熊去一探究竟。
我们离开繁忙的义乌城区,首先经过一个水库。虽然天气阴雨,却是空气清新,云雾飘渺。
最初听说何斯路,是因为这里有大片薰衣草园,每当初夏来临时,何斯路的龙溪乡谷就变成了薰衣草的王国。一大片迎风摇摆,交织出紫色梦境,好比东方的普罗旺斯。
本以为飞熊是秋日光临,将会因为错过薰衣草的盛开而遗憾,没想到这里依然是百花盛开。没有了薰衣草,却依然有秋日绽放的骄艳。
而旁边大片的玫瑰花地,在濛濛秋雨中更显得晶莹剔透。
也许是因为这里的自然环境,也许是因为天然气候,何斯路村竟然吸引了许多一线人市的人材,甚至海外友人来此长驻。
他们甚至把家里人都带过来,安家于这花田之间,卧牛山下,既享受了田园美景,又与繁忙的义乌市区近在咫尺。
说到外国友人和公司高管携家带口常驻何斯路村的故事,这位村里的义务宣传员格外激动。更令飞熊没有想到的是,眼前这位精神矍烁的老人,今年已是79岁高龄。
何斯路村有何样的魅力,吸引众多人来往呢?
我们看到,村子虽不到,却经过精心的布置。墙上有不少的水墨画,充满了浓浓的中国味。这是何斯路村的十景之一:文化长廊。
无论是村内的历史文化名人,村特色的酒文化,还是时下的热点问题都被画成水墨画,不但提高了人居环境,而且让村民和游客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发。
据说,在村里一个建筑的墙上,还有一个何斯路村的全景图,将村庄的整体风貌以水墨画的形式展现在游客面前。至于在哪里,就留给你亲自来找了。
何氏传统家酿曲酒由来已久。自明代伊始,何氏先祖以特制红曲配上村内甘甜清澈的天然罗井山泉酿造出何氏家酿红曲酒。六百余年传承而不绝。
村中还有一棵千年古樟树。
关于这颗樟树还有一个化身樟树娘娘、庇佑村中百姓的传奇故事。因此古时还有人在樟树下建造一个小殿堂,塑造一尊手拿枝条、体态温柔慈祥的樟树娘娘像。村里人的名字也常搭上一个樟字,以求一生佑护。
何斯路村中健康长寿的老人很多,得益于环境,也许,也有樟树的功劳。这应该是吸引各地人材来此居住的原因之一。
飞熊一行来到了何斯路文化礼堂,进一步了解这个神奇村子的历史。这个村原名师路何村,是何氏祖先由北方避乱漂泊来此,在从师的路上观此地形如燕窝,形态优雅,便在此安居乐业下来。
古何斯路村形如世外桃源: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历史上,该村人才辈出,包括中国汽车创始人之一:何乃民,著名书画家何关福以及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创始人之一:何京月等。果真是藏龙卧虎之地。沾沾福气,这应该是吸引各地人才来此的原因之二吧!
经全村裔孙的共同努力,村里建成这座何氏宗祠,坚信有志者事竟成,故名,“志成堂”。这就是今天的何斯路文化礼堂。
在志成堂前有一志成湖,而志成湖对面有一组名为“何庄”的建筑。这是村民打造的乡村生态旅游中心。
这里是休闲,美食,娱乐的好地方。但其承载的历史和文化的意义远超过普通的“农家乐”。
在“何庄”三楼,可以远望整个村庄以及周边环境,田园诗歌,好不惬意。
在访问完何斯路村时,飞熊的思绪回到了义乌森博会现场。
在森博会上,飞熊巧遇畲族美女,她们从数百里之外的家乡——丽水景宁畲族自治县带来自己种的鲜花参加森博会的推广。
畲族是南方的游耕民族,发源于广东,四散迁徙到福建浙江江南等地。而景宁畲族自治县是中国首个也是唯一的畲族自治县。
畲族少女和花儿一起绽放。她们和国内外千千万万的人们来到义乌,或是发现适合自己的商品,或是寻找合作推广的机会,有的甚至就安居乐业下来,与何斯路村的先祖,以及现在在那里居住的老外和公司高管一样。
义乌这是这样,充满了温暖和宽容、和谐而共生。而何斯路村就是义乌的一个缩影。
当一带一路上升为国家战略时,“义新欧”(义乌-马德里)的专列从义乌开出,经新疆进入哈萨克斯坦,再经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法国,最后到达西班牙马德里,穿越7个国家,全长13000多公里,几乎横贯整个欧洲,为小商品出口欧洲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安全、高效、便捷的物流通道。
就这样,随着列车的飞弛,义乌成为了横跨欧亚大陆的新丝路的起点。
参观完毕,用一句话总结飞熊对义乌何斯路村的感觉,也就有了本文的标题:广聚天下友,共做丝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