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民生>民生热点 正文

上百平方米的牛棚拆除了 将种上苗木

发布时间: 2015-10-13 09:14:30 来源: 义乌商报 作者: 特约记者 方旭波 商报记者 方星梁

  在杭金衢高速公路后宅互通附近的山坡上,有一座低矮的红砖平房,那里曾经是后宅街道岩南村一户老农的牛棚。如今,这座牛棚已经不见踪影了。昨日,后宅街道塘李工作片负责人介绍:“牛棚已经拆除,这里将种上苗木,恢复原本绿树成荫的景象。”

  这座牛棚已经存在10来年了,有上百平方米,主人是岩南村的老农杨士俊,今年70多岁了。多年来,杨士俊在这个牛棚里养了一头又一头的黄牛,自己也经常住在牛棚里,特别是母牛产牛犊的时候,他天天住在这里照顾牛犊。两个月前,母牛又添小牛犊了。

  10月1日,街道干部和村干部来到牛棚。落坐之后,干部们从拉家常开始,言谈中透露出希望拆除牛棚的意思。杨士俊不乐意了,婉言相拒。

  第二天,在村干部陪同下,又有两位街道干部来到了杨士俊的牛棚,与他谈“牛经”,聊生产队时“犁耙耕耖”的往事。原来,杨士俊改革开放前是村里的“牛把子”,在生产队里专门负责“犁耙耕耖”的“牛事”。而这天上门来的朱爱民在街道从事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方梧明则是岩南村的邻村人,两人都非常熟悉农事。杨士俊与他们的谈话越来越投机。

  虽然如此,杨士俊依然拒绝拆除牛棚。在他看来,牛不会讲人话,却是非常通人性的。现在,杨士俊的牛棚里有三头牛,特别是那头母牛,已经饲养了六七年,人和牛之间有了深厚的感情。虽然现在耕田很少用牛了,但是,这些牛依然是杨士俊的“心肝宝贝”。谈到拆除牛棚后三头牛的去向,杨士俊心里很难过。

  10月3日,朱爱民等又来到杨士俊的牛棚,让他把牛卖了。一听到这个主意,杨士俊面有愠色。朱爱民说:“是把牛‘嫁’出去,找一个好‘婆家’。”原来,得知杨士俊曾经是犁田的“好把式”之后,大家就联系了几位种粮大户,询问是否有意愿购买耕牛,并在湖门片找到了一位愿意接收的种粮大户。

  10月4日,种粮大户来了。“你得把我家的三头牛安顿好,别让它们在外面风吹雨淋……”杨士俊流着泪叮嘱那位种粮大户。他又抚摸着正在吃奶的牛犊说:“过几天,我会来看你的。”

  牛走了,挖掘机开到了牛棚前,不多时,牛棚被夷为平地。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何冬圆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网络安全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义乌广阔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