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暑假将孩子送出国感受异国文化成为流行风尚,今年暑假,一些“00后”的朋友圈更是成了国外“景点秀”。今年,参与各类暑期夏令营、旅游团的学生人数之多令人惊叹。从形式上看,从名校短期学习、景点游览到户外探险、艺术体验等等,各种主题应有尽有。
暑假,一直是家长们“烧钱”的季节。由于暑期有大量的空闲时间,父母都希望孩子在知识上和能力上得到提升。也正是看中这一商机,一些教育机构和旅行社纷纷针对学生推出了海外游学项目,将“目光”盯准了家长们的钱包。
例如,英国美国澳洲游学两周游团,需要花费3万元左右;三周常规海外游学语言课程需花费4万元到5万元不等;5天左右的新加坡短途游学价格相对实惠,但也要7000元左右。
不可否认,出国游学确实能让孩子受益,长了见识,也学了东西,但游学带来的收获与付出的金钱是否成正比、用重金购买的成长锻炼能否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短暂的出国游学会不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等,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闲人伸少”:有条件的家庭可以,既然是游学,哪能“只游不学”?如果攀比,更是大错特错了。
“夏了夏天”:对于工薪阶层,这样的价格真的吃不消,还不如让孩子学点自己喜欢的东西,更主要一个人在外不放心。
“我叫贤惠”:孩子出去长见识了,对自己的人生有萌动,那还是好的,如果只是发照片晒景点,除了炫耀想不出其他的意义了。
“老板椅”:知识和金钱并不成比例,要出去学好本事靠自己,如果拿父母亲的血汗钱出国游炫耀,父母心寒,外人鄙视!
体验国外的生活以及学习,让学生们最大限度地汲取知识,实现“游”、“学”双丰收是每一位家长、学生所期待的。因为“无论何种目的的游学,体验才是最重要的”。相互攀比、只游不学、走马观花,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游学的品质。